還記得第一次在摩斯漢堡嚐到那碗沙拉,真的有種驚豔的感覺。那天台北熱得像個蒸籠,午餐時間走進店裡,原本只是想隨便點個漢堡,目光卻被冷藏櫃裡那一碗顏色繽紛的沙拉吸引住了。不是常見的生菜加幾片小黃瓜敷衍了事的那種,它看起來好認真!好多料的感覺。點來一吃,脆口的生菜、甜甜的玉米粒、那個獨特的醬汁… 喔,重點是裡面居然有馬鈴薯沙拉!這個組合當時對我來說完全是新奇體驗,從此就愛上了,甚至成了我選擇摩斯的關鍵動力之一。(說真的,有時候就是衝著那碗沙拉去的!) 後來才聽說,這摩斯沙拉在台灣其實很受歡迎,很多人跟我一樣,就是愛它那份特別的組合與清爽感。今天,就讓我這個摩斯沙拉愛好者,把我這幾年在家研究、成功複製出那份美味的心得,還有一些有趣的發現,通通分享給大家吧!
目錄

摩斯沙拉的魅力密碼:為何我們總是念念不忘?
你說它是一碗沙拉嘛,它又比一般的生菜沙拉豐富很多。你說它是馬鈴薯沙拉嘛,它底下又鋪了滿滿的生菜基底。我覺得這就是摩斯沙拉最迷人的地方 – 把兩種經典沙拉做了個完美的混搭!說穿了,它的結構我覺得可以拆解成幾個關鍵:
- 超豐富的「雙沙拉」結構: 這絕對是靈魂!下面鋪著新鮮爽脆的綜合生菜 (通常有蘿蔓、美生菜、紫高麗菜),上面豪邁地蓋著一大球綿密香甜的日式馬鈴薯沙拉。一次滿足兩種口感跟慾望。
- 那個「畫龍點睛」的日式醬汁: 這醬汁絕對是摩斯沙拉的標誌性味道!它不像凱薩醬那麼濃郁嗆辣,也不是單純的和風醬油醋。它帶著點微甜 (應該是加了點糖或味醂?)、一點點酸 (醋或檸檬汁?),還有點像美乃滋的滑順感,但整體又很清爽,完美地裹住生菜,又不會搶走馬鈴薯沙拉的風采。坊間很多人猜測是類似「橙醋醬」或改良的「和風美乃滋」路線。
- 配角們不能馬虎: 表面撒的那些東西可不是裝飾!甜甜的玉米粒增添口感與鮮甜味,紅蘿蔔絲帶來色彩和一點點自然的甜度,偶爾還會出現幾顆葡萄乾?(這個我不太確定是不是每家店固定都有,但印象中吃過有加的版本,增加一絲驚喜的甜味)。
- 份量拿捏得剛剛好: 它不是那種巨大到吃不完的沙拉碗,而是小巧精緻,作為配餐或輕食主餐都合適的份量。
經典配料 | 口感/風味特色 | 在家複製關鍵點 |
---|---|---|
新鮮綜合生菜 (蘿蔓/美生菜/紫高麗菜) | 爽脆、清新、微苦(蘿蔓) | 徹底清洗瀝乾!水分是沙拉殺手 |
綿密馬鈴薯沙拉球 | 香甜綿密、奶香滑順 | 馬鈴薯品種選對、蒸煮時間控制、美乃滋比例 |
獨門日式醬汁 | 微甜帶酸、清爽滑順 | 找到糖醋美乃滋的黃金比例 |
玉米粒、紅蘿蔔絲 | 增添甜味、色彩、口感 | 瀝乾罐頭水分,紅蘿蔔絲可略煮熟 |
在家做,要克服的挑戰就是:怎麼讓生菜保持像店裡那樣超級爽脆不濕爛?馬鈴薯沙拉怎麼做出那種綿密又不會太膩的口感?還有最重要的,那個醬汁到底怎麼調?經過無數次實驗 (也吃掉了無數碗沙拉…),我總算摸索出一些心得。

挑戰1:生菜脆度大作戰!
這真的很重要。不管你後面的料多好吃,生菜一濕爛,整碗就毀了。我的血淚教訓:
- 洗好一定要徹底瀝乾! 用沙拉脫水器是必備的,沒有的話,就用廚房紙巾仔細壓乾,別偷懶。
- 冰鎮是關鍵! 洗好瀝乾的生菜,裝在保鮮盒裡,放回冰箱冰鎮至少半小時到一小時,上桌前再拿出來。冰冰的生菜就是比較脆!
- 提前組裝是大忌! 絕對不要為了省事,早上就把所有東西拌好放冰箱。醬汁會讓生菜慢慢出水軟掉。最好是吃的時候再淋醬,或者在冰鎮好的生菜上先鋪馬鈴薯沙拉球,要吃的時候再淋醬汁、撒配料。
挑戰2:馬鈴薯沙拉的綿密之道
摩斯的馬鈴薯沙拉口感很綿密,幾乎吃不到明顯的塊狀感,但又不會完全是泥狀。我試過好幾種馬鈴薯:
- 馬鈴薯品種很重要! 像是荷蘭薯(黃肉馬鈴薯)或美國褐皮馬鈴薯,澱粉質高,蒸熟後容易壓成綿密狀,口感最接近。千萬別用脆口的品種,壓不爛口感不對。
- 蒸比水煮好! 用水煮容易讓馬鈴薯吸收太多水分,變得濕濕爛爛的。用電鍋蒸熟,保留馬鈴薯本身的風味和乾爽度。
- 趁熱壓泥! 蒸熟的馬鈴薯稍微放涼,趁著還有熱度時壓成泥,更容易壓得細緻。完全冷掉會變硬不好壓。
- 美乃滋適量就好! 日式美乃滋(如桂冠沙拉或Kewpie)是必備,它的甜味和質地才對味。但不要貪心加一大堆,會太膩。我喜歡加一點點牛奶或鮮奶油調整濕潤度,更滑順。鹽、一點點糖、黑胡椒調味。摩斯的版本我覺得蔬菜丁很少(幾乎吃不到?),所以我自己做的時候也不加小黃瓜丁或洋蔥丁,純粹追求馬鈴薯的綿密感。

挑戰3:破解神秘醬汁!
這是最多人想知道的秘密武器!經過反覆調整,我覺得最接近的風味是結合了日式美乃滋的甜潤和橙醋醬的清爽酸味。我的配方比例大概是這樣:
- 基底: 日式美乃滋 3大匙
- 清爽關鍵: 日式橙醋醬汁(ポン酢)1.5大匙 (這是靈魂!)
- 提味: 一點點糖(約1/2小匙,視個人口味調整甜度)
- 增加風味層次: 一點點味醂(約1小匙,增加甜味和光澤感,也可不加)
- 調整濃稠度: 視情況加一點點冷開水或牛奶,讓它更好淋開。
把這些材料攪拌均勻就完成了!重點是日式美乃滋配上橙醋醬的那種平衡感。直接用市售的和風沙拉醬,我覺得味道太重,少了點美乃滋的滑順。這個醬汁配方,淋在生菜上真的非常接近我記憶中的摩斯沙拉風味!
經典複刻版摩斯沙拉
講了這麼多,終於來到實作時間!這是我經過多次嘗試後,覺得最接近摩斯原版風味的食譜。
食譜名稱:經典摩斯風雙層沙拉
食材: (約1-2人份)
- 生菜基底:
- 蘿蔓心 3-4片 (約1.5杯,洗淨瀝乾撕小片)
- 美生菜 2大片 (約1杯,洗淨瀝乾撕小片)
- 紫高麗菜 1/8顆 (約1/4杯,切細絲) – 增加顏色和微脆度
- 馬鈴薯沙拉球:
- 黃肉馬鈴薯 (中型) 2個 (約250g,去皮切塊)
- 日式美乃滋 (如Kewpie) 2.5-3大匙
- 牛奶或鮮奶油 1-1.5大匙 (調整濕潤度用)
- 鹽 1/4小匙
- 糖 1/4小匙 (可省略,看個人)
- 黑胡椒 少許
- 淋醬:
- 日式美乃滋 3大匙
- 日式橙醋醬 (ポン酢) 1.5大匙 (務必選柑橘風味明顯的)
- 糖 1/2小匙 (試味調整)
- 味醂 1小匙 (可省略)
- 冷開水或牛奶 1/2-1小匙 (調整濃稠度)
- 表面配料:
- 甜玉米粒 2大匙 (罐頭瀝乾水分)
- 紅蘿蔔絲 1大匙 (可生食或快速燙熟瀝乾)
- 葡萄乾 少許 (選配,非每家店都有但我喜歡加)
做法:
- 前置生菜: 蘿蔓心、美生菜、紫高麗菜仔細洗淨後,用沙拉脫水器徹底甩乾水分 (或用廚房紙巾吸乾),撕成適口大小。放入保鮮盒,蓋上蓋子,放回冰箱冰鎮至少30分鐘以上。
- 蒸馬鈴薯: 馬鈴薯去皮切塊 (大小約2-3公分立方),放入電鍋內鍋,外鍋加1杯水,蒸至電鍋跳起 (用筷子可以輕易插入的程度)。取出,稍微放涼 (趁溫熱但不要太燙手)。
- 壓馬鈴薯泥: 將蒸好的馬鈴薯塊放入碗中,用叉子或馬鈴薯壓泥器壓成泥 (保留一點點細微顆粒感也可,但摩斯風是比較綿密的)。加入鹽、糖 (如果用)、黑胡椒。
- 調馬鈴薯沙拉: 加入日式美乃滋和牛奶/鮮奶油。先用2.5大匙美乃滋和1大匙牛奶攪拌。看狀態,如果覺得太乾,再一點點加剩下的美乃滋或牛奶,調整到你喜歡的濕潤綿密程度。(記得會冰過,質地會再變緊實一點點)。
- 做淋醬: 在小碗中混合日式美乃滋、橙醋醬、糖、味醂(如果用),攪拌均勻。嚐嚐味道,調整酸甜度 (可再加點糖或橙醋)。如果覺得太濃稠不好淋,加入1/2-1小匙冷開水或牛奶調整。備用。
- 組裝: 從冰箱取出冰鎮好的生菜,鋪在沙拉碗或盤底。將調好的馬鈴薯沙拉,用湯匙挖成一個圓球狀,放在生菜中央上方。在馬鈴薯沙拉周圍和生菜上,淋上調好的淋醬 (不要直接淋在馬鈴薯球頂部,淋在生菜上讓醬汁自然流下比較美)。
- 點綴: 在生菜上均勻撒上瀝乾的玉米粒、紅蘿蔔絲,喜歡的話可以加一點葡萄乾。
- 享用: 建議儘快食用,享受生菜最爽脆的時刻!吃的時候可以從旁邊生菜沾著醬汁開始,再搭配馬鈴薯沙拉一起吃。
這樣一碗端上桌,真的很有在摩斯吃飯的感覺!馬鈴薯沙拉綿密香甜,生菜冰涼爽脆,配上那個微甜帶酸的獨特醬汁,還有玉米粒的甜味點綴… 完美複製那個讓人懷念的滋味。自己在家做,生菜份量還能加多一點,吃得更過癮!

我的摩斯沙拉變奏曲:讓餐桌更多元
吃久了經典款,總會想來點變化。我覺得摩斯沙拉的「雙層結構」是個很好的基礎框架,可以玩出很多花樣!家裡有什麼食材,或者想吃什麼口味,都能自由搭配。分享幾個我試過覺得很不錯的變化:
食譜名稱:鮪魚玉米風味摩斯沙拉
這個靈感來自摩斯的海洋珍珠堡?把鮪魚罐頭融入馬鈴薯沙拉裡,超級搭!而且增加蛋白質,更有飽足感,當輕午餐很合適。
食材:
- 經典複刻版中的「生菜基底」和「淋醬」份量不變。
- 馬鈴薯沙拉球 (鮪魚版):
- 黃肉馬鈴薯 (中型) 2個 (約250g,去皮切塊)
- 水煮鮪魚罐頭 1小罐 (約70g,瀝乾油或水汁)
- 日式美乃滋 2-2.5大匙
- 牛奶或鮮奶油 1大匙
- 鹽 1/4小匙
- 黑胡椒 少許
- 乾燥洋香菜葉 (Parsley) 少許 (提味,可省略)
- 表面配料:
- 甜玉米粒 2大匙 (瀝乾)
- (可選) 小番茄對切 幾顆 / 或保留經典版紅蘿蔔絲
做法:
- 生菜處理、淋醬調製同經典版。
- 馬鈴薯蒸熟壓泥同經典版。
- 將 瀝得非常乾 的鮪魚加入馬鈴薯泥中,用叉子稍微搗散拌勻。
- 加入日式美乃滋、牛奶/鮮奶油、鹽、黑胡椒、乾燥洋香菜(如果用),攪拌均勻至喜歡的濕潤度。
- 組裝:冰鎮生菜鋪底,放上鮪魚馬鈴薯沙拉球。淋上醬汁。
- 撒上大量玉米粒 (呼應鮪魚玉米口味),可加小番茄或紅蘿蔔絲增加色彩。
食譜名稱:和風溫泉蛋摩斯沙拉
想吃點更日式的感覺?加顆溫泉蛋吧!蛋黃流出來拌著生菜和醬汁,濃郁感升級,口感也更豐富滑順。
食材:
- 經典複刻版中的「生菜基底」和「淋醬」份量不變。
- 馬鈴薯沙拉球: 同經典版份量 (或可略減1/4份量)。
- 溫泉蛋: 1顆 (做法見下方)
- 表面配料:
- 玉米粒、紅蘿蔔絲 同經典版
- (可選) 海苔絲 少許 / 白芝麻 少許
溫泉蛋做法:
取一小鍋,水量要能蓋過雞蛋。將水煮滾後關火。放入雞蛋(從冰箱取出要先回溫或沖一下溫水避免破裂),蓋上鍋蓋。計時:喜歡蛋黃偏流心約 8-10分鐘;喜歡蛋黃稍凝固但中心仍軟潤約 11-12分鐘。時間到立刻取出沖冷水降溫。剝殼時小心,溫泉蛋非常軟嫩。
做法:
- 生菜處理、淋醬調製、馬鈴薯沙拉準備同經典版。
- 組裝:冰鎮生菜鋪底,放上馬鈴薯沙拉球。輕輕放上剝好的溫泉蛋在馬鈴薯沙拉旁邊或上面。
- 淋上醬汁。
- 撒上玉米粒、紅蘿蔔絲。可加上海苔絲或白芝麻增添和風感。
- 享用秘訣: 直接用湯匙從溫泉蛋中間輕輕劃破,讓蛋黃緩緩流出,和生菜、醬汁、馬鈴薯沙拉一起拌著吃!
食譜名稱:夏日水果摩斯沙拉 (清爽版)
夏天胃口不好,想吃更清爽無負擔的?把馬鈴薯沙拉換掉,直接用生菜打底,淋上特調優格醬,加上大量當季水果!這款更偏向純粹的生菜沙拉,但保留了摩斯那種豐富配料和精緻擺盤的風格,吃起來超級清爽無負擔。
食材:
- 生菜基底: 同經典版份量 (蘿蔓、美生菜、紫高麗菜)。
- 特調優格淋醬:
- 無糖原味優格 3大匙
- 日式美乃滋 1大匙 (增加滑順感)
- 蜂蜜 1-1.5大匙 (或楓糖漿)
- 檸檬汁 1/2-1大匙
- 鹽 一小撮
- 豐富水果: (選擇當季喜歡的,約1.5-2杯總量)
- 例如:芒果丁、奇異果丁、草莓切片、藍莓、葡萄切片、蘋果丁(泡一下鹽水防變色)、火龍果丁…
- 口感點綴:
- 烤過的堅果碎 (如杏仁片、核桃碎) 1大匙
- 或 烤過的燕麥片/穀物脆片 1大匙
- (可選) 起司丁 (如Feta或Mozzarella) 1大匙
做法:
- 生菜處理同前,務必洗淨瀝乾冰鎮。
- 調優格醬: 所有醬料材料放入小碗,攪拌均勻。試試味道,調整酸(檸檬汁)、甜(蜂蜜)、鹹(鹽)平衡到你喜歡的狀態。放冰箱備用。
- 準備水果: 水果洗淨切丁/切片備用。蘋果丁泡一下鹽水防氧化變黑。
- 組裝:冰鎮生菜鋪底。將多種水果繽紛地鋪在生菜上,可以稍微混合,也可以分區擺放,顏色搭配好看很重要。
- 均勻淋上優格醬。
- 撒上烤過的堅果碎或穀物脆片增加脆度口感。如果喜歡,可以撒點起司丁。
- 立刻享用,享受水果的鮮甜多汁與優格醬的清爽!
這些變奏版讓摩斯沙拉的概念更擴大了,從經典的雙層滿足,到海鮮風、和風濃郁、夏日清爽,完全可以根據心情和冰箱食材來變化。重點是掌握那個「基底 + 主體 + 醬汁 + 繽紛點綴」的結構精神!

摩斯沙拉 vs. 其他連鎖店沙拉:我的私心比較
身為一個沙拉愛好者,各家速食店的沙拉我幾乎都試過一輪。說實話,單純比生菜的份量或種類,摩斯沙拉未必是最大的。但為什麼它這麼讓人印象深刻?我覺得關鍵就在它的「獨特組合性」和「精緻感」。
- 麥當勞: 生菜基底通常比較單一 (多為美生菜或蘿蔓),種類變化少。醬汁選擇雖多,但整體組合比較傳統單調。份量上,跟摩斯那碗比,感覺摩斯的「料」比較豐富多元(特別是馬鈴薯沙拉的存在)。
- 肯德基: 印象中沙拉種類較少,或是作為配餐的很小一份。比較少主打沙拉產品。
- SUBWAY: 潛艇堡可以加很多生菜,但那畢竟是配角。單點的沙拉碗,感覺就是把你選的潛艇堡餡料倒在生菜上,比較美式粗獷風格,精緻感和醬汁的獨特性沒那麼突出。
- 其他日系連鎖 (如Sukiya, Yoshinoya): 有些會有簡單的生菜沙拉或馬鈴薯沙拉,但通常是分開的單品。很少看到像摩斯這樣把兩者精巧結合在一碗裡的設計。
摩斯沙拉的優勢就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很「日式」的沙拉體驗:小巧、精緻、組合有巧思、風味平衡得恰到好處。它不只是一碗菜,而是一個有主題的、完整的沙拉小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特別記得它,甚至專門為了它去消費的原因。當然,價格上它確實不便宜,這也是很多人詬病的地方。但偶爾想吃點清爽又特別的配餐時,它仍然是很多人的首選,包括我!在家自己動手做,不只省錢,還能自由調整升級,生菜愛加多少就加多少,馬鈴薯沙拉球愛多大就挖多大!
關於摩斯沙拉,你最想問的Q&A
Q1: 摩斯沙拉是素食的嗎?
A: 問得好!經典版的摩斯沙拉,主要的構成:生菜、馬鈴薯沙拉、玉米、紅蘿蔔絲,看起來都是素的。但是,魔鬼藏在細節裡:
- 馬鈴薯沙拉: 摩斯使用的日式美乃滋,傳統上是用全蛋和食用油製成(不含動物明膠),理論上是蛋奶素(Ovo-Lacto Vegetarian)可食用。但嚴格的純素者(Vegan)就不適合了。
- 淋醬: 同樣的,那個關鍵的獨門醬汁,主要基底也是日式美乃滋,所以同樣含有蛋的成分。
- 結論: 經典版摩斯沙拉算是「蛋奶素」 (不含肉類),但不適合純素者。如果吃全素的朋友想嘗試,在家複製時,記得把美乃滋換成純素的植物性美乃滋來製作馬鈴薯沙拉和淋醬(有些品牌做得不錯,但風味會略有差異)。
Q2: 在家做好的摩斯沙拉可以放多久?怎麼保存?
A: 強烈建議 「現做現吃」! 尤其是生菜部分,最怕出水變軟爛。實測經驗:
- 生菜基底: 洗淨瀝乾冰鎮好的生菜,放在密閉保鮮盒冷藏,最多可以放1天(最好當天用掉)。
- 馬鈴薯沙拉球: 調味好的馬鈴薯沙拉,放在密閉容器冷藏,可以保存2-3天沒問題(風味會稍微融合)。
- 淋醬: 調好的醬汁冷藏可放2-3天。
- 千萬不要: 不要提前把所有食材(尤其生菜)和醬汁混合拌勻!這樣放冰箱只會加速生菜出水爛掉。最好的方式是「組件分開保存」,要吃之前才快速組裝:拿出冰生菜鋪底 -> 挖出馬鈴薯沙拉球放上 -> 淋醬 -> 撒配料。這樣才能保證吃到爽脆的口感。萬一真的需要帶便當,生菜瀝乾要更徹底,組裝好後醬汁另外小盒子裝,吃的時候再淋。
Q3: 我做的馬鈴薯沙拉為什麼吃起來粉粉的?跟摩斯綿密的口感不一樣?
A: 這是常見的問題!關鍵在於:
- 馬鈴薯品種: 一定要選「澱粉質高」的品種!像黃肉的荷蘭薯、美國褐皮馬鈴薯 (Russet) 是首選。避免用蠟質品種 (如新世紀馬鈴薯)。
- 蒸煮方式: 用「蒸」的絕對比「水煮」好!水煮容易讓馬鈴薯吸太多水,導致口感水爛或內部粉粉的。蒸熟能保留乾爽度。
- 壓泥時機與力道: 馬鈴薯蒸好後,稍微放涼到溫熱狀態(不要燙手但還有熱度)時壓泥最好壓!用叉子或壓泥器耐心壓,壓得越細緻口感越綿密。完全冷掉會變硬不好壓。不要用果汁機或食物調理機去打,會變成可怕的黏稠膠狀物!
- 油脂與液體: 日式美乃滋和牛奶/鮮奶油的加入,提供了滑順油脂和濕潤度,也能幫助質地更綿密。比例要抓對,太乾會粉,太濕會膩。一點點鹽巴也能提升整體風味層次,讓甜味更柔和。
掌握這幾點,在家做出摩斯等級的綿密馬鈴薯沙拉一點也不難!那碗讓人想念的摩斯沙拉,真的不再是速食店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