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揹著揹包跑了十幾年、島內外鑽過無數角落的旅人,我常常覺得,最有味道的景點,往往不是那些名聲響亮的「必去」,而是那些能讓你真正觸控到一地脈搏的地方。臺中這個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就是這樣一個讓我驚喜連連的寶藏。說真的,第一次聽到「舊酒廠改造」時,我腦子裡浮現的是冷冰冰的廠房和老照片,結果?完全不是那回事!它像個充滿活力的時間膠囊,把臺灣的產業故事、藝術能量和日常生活,巧妙地縫合在一起了。今天就讓我這個老旅人,跟你好好聊聊這個讓我流連忘返、甚至想二刷三刷的獨特空間——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目錄
不只是舊酒廠,這地方到底有什麼魔力?
以前只知道這裡是臺中舊酒廠,但走進去才深刻感受到「重生」的力量有多大。佔地廣闊,紅磚建築群靜靜訴說著日治時期(1916年創立)到戰後公賣局的風華歲月。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的規劃真的很用心,它不是把老房子供起來讓人遠遠看著,而是讓它們「活」過來。你會看到:
- 歷史的骨架: 那些巨大的釀酒鍋爐、儲酒庫、煙囪基座,就這麼赤裸裸、充滿力量感地矗立在園區各處(特別是鍋爐廣場那邊,超級震撼!)。走在紅磚長廊下,光影變化超美,隨便一拍都像電影場景。
- 藝術的靈魂: 老廠房變身為展覽館、藝術家工作室、表演場地。記得上次去,剛好遇到一個年輕插畫家的個展,在老倉庫斑駁的牆面襯託下,作品顯得格外有生命力。還有不定期的小型音樂會或市集,氣氛超棒!
- 生活的溫度: 這點我覺得是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最厲害的地方。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博物館,而是融入日常。週末下午,好多家長帶著小孩在草地上野餐奔跑,情侶在樹蔭下散步,文青在特色咖啡館窩著看書,那份愜意,是單純「觀光」感受不到的。整個園區就是個大型的開放式生活美學空間。
說實在,比起一些門票貴鬆鬆、進去只能走馬看花的景點,這裡不收門票就能享受這麼高品質的空間和展覽(特展除外),CP值簡直破錶!難怪在地人也愛來。
免費入場!開放時間要記好
- 門票: 太讚了!園區免費開放參觀!對,你沒聽錯,免費!這對於喜歡深度遊、預算有限的揹包客(像我這種)或是家庭出遊來說,簡直是天大的福音。當然,裡面某些特別的展覽(通常是B1~2F的展館)或活動可能需要另行購票,但園區本身、建築群、公共藝術、綠地都是Free的!常常看到學生團體或阿公阿嬤來這裡散步,氛圍很親民。
- 開放時間: 這裡時間要看好,別撲空!主要開放時間是:
園區戶外空間: 每天早上6:00 就開放了!超級早,很適合晨跑或散步的人。一直開放到晚上 10:00。晚上打燈後,紅磚建築別有一番風味,挺浪漫的。
室內展館: (像藝文展覽館、設計館這些) 開放時間就比較「公務員」一點: 週二到週日,早上 9:00 到下午 5:00。 週一固定休館(國定假日若逢週一則開館,隔天休),還有農曆除夕、初一也休息。記得規劃行程時避開這些時間,免得想看的館沒開,會有點扼腕(我吃過一次虧)。
區域/設施 | 開放時間 | 備註 |
---|---|---|
園區戶外空間 | 每日 06:00 ~ 22:00 | 紅磚建築群、公共藝術、綠地、裝置藝術等 |
室內展覽館 | 週二 ~ 週日 09:00 ~ 17:00 | 如藝文展覽館、設計館、雅堂館等 |
室內展覽館休館日 | 每週一 | 國定假日若逢週一則開館,隔日休館 |
農曆除夕、初一 | ||
部分餐廳/商店 | 依各店家公告 | 通常營業時間較長,可能至晚間 |
怎麼去最方便?停車位好找嗎?
- 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這個位置其實頗方便的,就在臺中火車站後站(新站)不遠,離國道一號的臺中交流道也不算太遠。
- 大眾運輸 (超推薦!):
臺鐵: 坐到「臺中車站」下車。從後站(新站出口) 走出來,大概步行 10-15分鐘 就能抵達園區入口。路線蠻單純的,沿著復興路三段直走就會看到了。我每次都搭火車來,輕鬆又環保。
公車: 超多線公車會到!站名就叫「文化創意園區」站。像 33、82、101、281... 等等一大堆,用公車APP查一下最準。下車就是園區門口,超方便。臺中公車10公里內免費,根本是佛心來著。
- 開車/騎車:
汽車停車: 這裡要敲個小黑板!園區本身有地下停車場(入口在復興路上),但車位不算多,尤其假日或是有大型活動時,超級容易滿位! 我曾經繞了兩圈都找不到空位,後來乖乖去停附近付費停車場。附近有幾個民營停車場(例如復興路或忠明南路上),走路5-10分鐘可到園區。建議假日開車的話,早點來碰運氣,或者乾脆停遠一點的停車場再走過來/搭一小段公車。停車費: 園區地下停車場記得是平日$30/時,假日$50/時(實際費用以現場公告為準)。附近民營的大約也是這個價格上下。
機車停車: 園區周邊(主要在復興路三段兩側)有劃設機車停車格,數量還算充足,免費!騎車來其實蠻方便的,不用煩惱停車位問題。
老旅人真心話: 除非必要,否則強烈建議搭火車或公車來!省去找車位的煩躁,也更能融入臺中的步調。尤其逛完要去第二市場吃小吃,搭公車或走路去火車站都很順。
園區這麼大,時間有限該衝哪些點?必看必玩清單!
第一次來可能會有點懵,(畢竟這裡曾是運作幾十年的酒廠,規模真的不小!)。根據我幾次造訪的經驗,濃縮出幾個真心推薦的「必去」精華點:
- 鍋爐廣場 & 大型工業遺構: 這裡是整個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的「心臟地帶」,也是視覺衝擊最強的地方!巨大的廢棄鍋爐(以前蒸煮釀酒原料用的)、煙囪基座、鋼鐵結構就赤裸裸地矗立著。那種工業遺跡的粗獷感和歷史滄桑感,結合現代的綠地設計,形成超強烈的對比。拍照打卡的熱點,也是讓人靜靜感受歷史重量的地方。站在下面,真的覺得人類好渺小。
- 中央廣場 & 綠地水池: 由舊儲酒庫空間改造而來,現在是開闊的大草坪和淺水池(有時會乾涸)。天氣好時,這裡躺滿了曬太陽、野餐、遛小孩的人,超級chill!水池倒映著紅磚建築,風景很美,也是舉辦大型活動(像爵士音樂節)的主要場地。找個樹蔭坐下發呆,看人來人往,很療癒。有時候還能看到裝置藝術。
- 衡道堂: 這棟日式木造建築超有味道!以前是高階職員的食堂和聚會所,現在是複合式多功能空間。建築本身就很值得細看,儲存維護得很好,散發著典雅的日式風情。裡面有時會舉辦講座、小展覽或輕食咖啡(要看當期規劃),就算不消費,坐在廊下感受一下氛圍也很棒。木頭的香氣和光影,時間彷彿慢了下來。
- 各主題展館 (當期展覽為王!): 這是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內容最核心的部分!利用舊廠房改造的空間,像「藝文展覽館」、「設計館」、「雅堂館」等,經常推出各種高品質的展覽:
- 主題多元: 從傳統工藝(漆器、竹藝)、臺灣設計力、當代藝術、歷史檔案到互動新媒體展都有。
- 質量俱佳: 我覺得這裡的策展水準普遍不錯,不會很陽春或硬梆梆,說明也清楚易懂。記得上次看一個臺灣花磚展,美到不行,解說也深入淺出。
- 務必查詢: 行前一定要上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官網 或粉絲專頁,查清楚 「當期展覽」 有什麼!因為展覽會輪替,這直接決定你進去能看到什麼。有些免費,有些特展需要購票(票價通常合理,$50-$150左右)。
- 紅磚長廊 & 建築立面: 別只是匆匆走過那些紅磚廠房之間的長廊!陽光透過拱廊灑下,形成超美的光影。抬頭看看那些精緻的磚砌工法、山牆形式(有巴洛克風格點綴的喔!),感受舊時代的建築美學。慢慢走,細細看,每個角落都可能發現有趣的細節或角度。手機隨便拍都很有感覺。
- 文創商店 & 特色餐飲: 園區內進駐了一些文創品牌商店和咖啡輕食館。雖然數量不是爆炸多那種,但選品滿有質感,可以找到一些獨特的設計小物或伴手禮(當然,價格就比較文創價了...)。逛累了找間咖啡廳坐下來休息,看著窗外老建築喝杯咖啡,也是種享受。我個人偏愛坐在能看到老機具的戶外座位。
我的私房路線建議: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時間大概2-3小時,可以這樣走:入口 → 中央廣場感受空間 → 直奔鍋爐廣場看大傢伙 → 沿紅磚長廊散步 → 挑1-2個有興趣的當期展覽進去細看 → 到衡道堂感受日式氛圍 → 找個地方坐下休息或喝咖啡。如果時間充裕,就可以更隨性地亂晃,發現屬於你自己的角落。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的魅力在於它的開放與包容,沒有固定路線。
逛完這裡不過癮?周邊順遊景點這樣排!
臺中景點很集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的位置超棒,附近走路或搭個短程車就能到其他好地方。順道安排,一天行程超充實: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美館)
- 介紹: 臺灣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館藏豐富,從明清字畫、臺灣前輩畫家到當代藝術都有,空間寬敞舒適,展覽水準非常高。就算不是藝術咖,裡面的氛圍和建築設計也值得一看,而且... 門票也免費! 館外的雕塑公園綠地超大,很適合散步。
- 地址: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 交通: 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走過去... 其實有點小遠(約1.5公里,走路20-25分鐘)。建議可以:搭公車(很多線,幾站就到,站名「國立美術館」)、騎YouBike(附近有站點)或直接攔小黃(跳錶約$100上下)。公車真的很方便。
- 營業時間: 週二~週五 09:00-17:00,週六~週日 09:00-18:00,週一休館。戶外園區24小時開放。
-
審計新村
- 介紹: 爆紅的打卡熱點!由老舊的省府審計處員工宿舍群改造的文創聚落。矮矮的白色老房子,進駐了超多特色小店、手作工作室、風格咖啡廳和甜點店。假日會有熱鬧的市集(人爆炸多!),充滿文青氣息,適合挖寶、拍照、吃吃喝喝。不過假日人潮真的洶湧,要有心理準備。
- 地址: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368巷
- 交通: 從園區走過去更遠(約2公里),強烈建議搭公車(如5、51號公車到「向上國中站」或「英才郵局站」下)、騎YouBike或坐計程車。
- 營業時間: 店家通常約 11:00 - 20:00 (各店不一),假日市集白天最熱鬧。園區本身無門禁。
-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 (道禾六藝文化館)
- 介紹: 一個小巧精緻的日治時期歷史建築群,曾是司獄官練武的地方。儲存著演武場主建築(和風木造超美)、惟和館(監獄宿舍)和心行館(食堂)。現在是推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文化空間,常有茶道、弓道體驗或展演,氛圍非常寧靜雅緻。坐在廊下喝茶放空,很舒服。
- 地址: 臺中市西區林森路33號
- 交通: 從園區步行即可到達!約 600公尺,走7-10分鐘 就到了。逛完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順腳走過去最適合。
- 營業時間: 週一公休。週二~週日 09:30 - 22:00 (主建築展館約到18:00,惟和館/心行館及戶外空間開放時間較長)。免門票!
-
第五市場 & 周邊小吃
- 介紹: 想體驗臺中道地庶民美食?別只去觀光客爆滿的第二市場啦!在地人更推的第五市場(樂群街)就在不遠處。這裡沒有華麗裝潢,但有滿滿的銅板美食和人情味。推薦:太空紅茶冰、樂群街蚵仔粥、遊記潤餅、蚵仔麵線、麻糬之家... 選擇超多,價格實惠。記得帶點現金!
- 地址: 臺中市西區樂群街一帶(大明街、樂群街、自立街範圍)
- 交通: 從園區步行約 10-15分鐘(1公里內)。公車也有到(站名「第五市場」、「樂群街」等)。用走的就能感受街區氣息。
- 營業時間: 市場攤商主要集中在 早上到中午(約06:00-13:30),有些名店賣完就收,建議早點去。少數店家下午或晚上也有開。
行程搭配Tips:
- 上午逛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 中午步行至第五市場大快朵頤 → 下午輕鬆散步到刑務所演武場喝茶靜心 → 傍晚再到國美館看展覽或綠地散步。完美的一天!
- 如果想跑審計新村,建議單獨安排半天,或接在國美館之後(但兩者距離稍遠,需搭車)。
關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的 Q&A (老旅人經驗談)
問: 園區裡面好走嗎?推嬰兒車或輪椅方便嗎?
答: 戶外空間絕大部分是平坦的!當初改造時就有考量無障礙,主要通道、廣場都很平坦好走,推嬰兒車或輪椅都沒問題。不過,要注意一些舊建築的展館內部,雖然多數有坡道或電梯(例如主要展館區),但有些比較小的空間或二樓展區,可能還是會有階梯(像衡道堂主建築入口就有階梯)。建議帶著輪椅或娃娃車的朋友,行前可以稍微查一下當天想去的展館內部狀況,或詢問服務臺人員(在靠近復興路入口那邊有個遊客中心)。整體來說,算是對行動不便者友善的園區了。
問: 可以帶寵物進去嗎?
答: 根據我看到的規定和實際觀察,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的戶外空間是允許攜帶寵物的! 超棒對吧!經常看到有人遛狗。不過,請務必要繫好牽繩,當個好主人,隨手清理便便喔!但是要注意,所有室內的展覽館是禁止寵物進入的(導盲犬除外)。所以如果你帶毛小孩來,主要就是在美麗的戶外空間散步、曬太陽、認識新朋友(狗狗)。要進館看展覽的話,就得輪流在外面顧狗狗了。
問: 如果下雨天去,還有得逛嗎?
答: 這個問題很實際!臺中天氣有時真的說變就變。下雨天去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確實戶外空間會比較麻煩(雖然有部分廊道可以躲雨啦)。不過別擔心,它的室內展館區(B1~2F那幾棟聯通的展館)空間超級大! 裡面動線規劃得不錯,展覽也多,認真看展的話,一兩個小時跑不掉。加上裡面也有咖啡輕食店可以坐著休息。所以下雨天,把重點放在參觀精彩的當期室內展覽上,還是很值得一遊的。當然,天氣好能享受戶外空間是最棒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