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料理:經典風味比較與台北推薦餐廳指南


身為一個不是在找吃的、就是在計畫下一餐的貪吃鬼,我對臺北這座城市最著迷的,就是它藏著各式各樣異國料理的驚喜角落。特別是那股帶著椰香、辛香與炭烤煙燻氣息的印尼料理,總是能瞬間喚醒我的味蕾記憶,彷彿一秒飛到了爪哇島的喧鬧市集裡。

不是我要說,臺灣人真的好幸福,不用飛出國,在臺北的巷弄裡就能挖到道地的印尼餐廳!這些店很多都是印尼新移民或華僑開的,說是印尼料理在臺灣的橋樑一點也不過分。從印尼料理經典的巴東牛肉到街頭小吃沙嗲,這裡的口味可不會為了迎合本地人而亂改配方,那股濃濃的南洋風情超級原汁原味。我還記得第一次走進那種小小家庭式餐館,撲鼻而來複雜又和諧的香料味,簡直像走進了雅加達的廚房!這種體驗,絕對不是連鎖餐廳能給的。

印尼料理的魅力,對我來說核心就是那些變化萬千的香料醬料!說它是印尼料理的靈魂一點也不誇張。每家店、每道菜的秘密,都在那一鍋鍋慢熬細燉的醬料裡。印尼料理的基礎醬料叫「巴里醬」(Base Gede),就像我們的滷包,家家戶戶配方不同。把香茅、薑黃、南薑、蝦醬、蒜頭、紅蔥頭、辣椒等等材料,用石臼「咚咚咚」搗成泥,那個香氣…喔,光想就流口水!

印尼料理實在太豐富了,光是認識幾種主流風格就已經眼花撩亂:

  • 蘇門答臘風格印尼料理中的濃鬱擔當!巴東菜最有名,大量運用椰奶、咖哩葉、香茅、薑黃、辣椒。而且他們燉煮的時間都超長,醬汁濃稠到能完美包裹住肉塊,每一口都濃鬱過癮。那個巴東牛肉(Rendang Sapi)哦,真的是燉到入口即化。
  • 爪哇風格:這個我覺得是印尼料理裡比較溫柔婉約的一派。喜歡用甜醬油(Kecap Manis)帶出溫和的甜味,常用花生醬調味,像加多加多(Gado Gado)這種蔬菜沙拉拌上濃濃花生醬,或是沙嗲(Sate)沾的花生醬,都是代表作。吃起來很舒服,不會太刺激。
  • 峇裡島風格:充滿獨特島嶼風情!大量使用新鮮香草如檸檬草、青檸葉,還有薑黃、薑、辣椒、蝦醬(Terasi)這些。燒烤料理尤其出色,像是香料烤雞(Ayam Betutu),用香蕉葉包起來烤,香氣超級迷人。特別喜歡他們用各種新鮮現磨香料做的醬料(Sambal Matah),嗆辣又清新。

印尼料理經典菜色風味特徴比較表

菜色名稱 地區風格 主要風味特徴 個人推薦度 初嚐友善度
巴東牛肉 (Rendang Sapi) 蘇門答臘 (巴東) 濃鬱辛香料、長時間燉煮、椰奶香醇、肉質軟爛入味 ★★★★★ ★★★☆☆
沙嗲 (Sate) 爪哇 炭烤焦香、肉串醃漬入味、花生醬沾醬鹹甜濃鬱 ★★★★★ ★★★★★
加多加多 (Gado Gado) 爪哇 水煮時蔬、水煮蛋、豆酵餅、淋上濃鬱花生醬、清爽與濃鬱的平衡 ★★★★☆ ★★★★★
香料烤雞 (Ayam Betutu) 峇裡島 大量新鮮香草醃漬、香蕉葉包裹烤製、香氣撲鼻、肉質多汁 ★★★★☆ ★★★★☆
薑黃飯 (Nasi Kuning) 全國性節慶料理 薑黃、椰奶烹煮米飯、色澤金黃、帶有溫和香氣與椰香 ★★★★☆ ★★★★★
印尼炒麵 (Mie Goreng) 全國性 油麵大火快炒、甜醬油調味、常配煎蛋、炸蝦餅、鹹甜適中 ★★★★☆ ★★★★★
巴東雜菜 (Sayur Nangka) 蘇門答臘 (巴東) 嫩菠蘿蜜果肉與椰奶、香料長時間燉煮、口感軟綿、風味濃厚獨特 ★★★★☆ ★★★☆☆

這張表夠清楚了吧?第一次吃印尼菜的朋友,從爪哇風味的沙嗲或加多加多開始,接受度最高;想挑戰濃鬱風味,巴東牛肉絕對首選;喜歡燒烤香氣,就點峇裡島的香料烤雞。保證不會踩雷!

當然,除了這些大菜,印尼料理還有太多有趣的靈魂角色:

  • 靈魂醬料三劍客
    • 參巴醬 (Sambal):這個絕對是印尼料理的靈魂!每家每戶甚至每道菜配的都可能不同。辣度從溫和到噴火都有,常用新鮮辣椒、番茄、蝦醬、萊姆汁等製作。吃沙嗲不加參巴醬?那簡直是對廚師的不尊重!
    • 蝦醬 (Terasi):一種發酵蝦膏,味道…嗯,超級濃烈獨特!剛開始可能會被嚇到(老實說我第一次聞到也皺眉頭),但它在很多醬料裡是提鮮的關鍵,用量不多,但少了它就少了那個「南洋味」。習慣了反而會愛上那股鹹香。
    • 甜醬油 (Kecap Manis):印尼版的甜醬油,質地濃稠如糖漿,帶有焦糖和香料的甜味。印尼炒麵、沙嗲醬、加多加多醬都少不了它,提供迷人的焦香甜氣。這個臺灣人接受度就很高了。
  • 國民小吃代表:印尼炒麵(Mie Goreng)和印尼炒飯(Nasi Goreng)絕對是路邊攤到高階餐廳都有的國民美食!大火快炒鑊氣十足,通常會放個煎得焦香的太陽蛋在上面,戳破蛋黃拌著吃…簡單卻讓人停不下來。印尼炒飯還常配上一片超脆的蝦餅(Krupuk),卡滋卡滋的口感絕配。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炸豆腐配豆芽(Tahu Telur),豆腐跟蛋液一起炸成一大塊,淋上花生醬,口感軟嫩香濃,每次去必點!

身為一個用雙腳和肚子探索臺北印尼美食地圖的人,我當然私藏了不少口袋名單!以下10家,都是我真心推薦、反覆回訪的好店,分享給也愛印尼料理的你:

推薦餐廳:磐石坊

  •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樂利路31號
  • 營業時間: 11:30–14:30, 17:30–21:30 (週一公休)
  • 價格區間: 單點 NT$180 – NT$380,套餐 NT$350 起
  • 必點選單: 巴東牛肉飯套餐、沙嗲綜合串、加多加多沙拉、印尼蝦餅
  •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絕對是臺北印尼餐廳的經典老字號!老闆娘是印尼華僑,口味非常道地、穩定。巴東牛肉燉得軟爛入味,香料風味層次分明,醬汁濃鬱醇厚,拌著薑黃飯吃真的停不下來。他們的綜合沙嗲(雞肉、牛肉、羊肉)也是招牌,炭烤香氣足,搭配特調花生醬和生洋蔥、小黃瓜,完美組合。加多加多的花生醬調得鹹甜適中,蔬菜種類多樣新鮮。價格稍高但份量足,環境舒適乾淨,服務親切,帶朋友來介紹印尼料理的首選!缺點是生意太好,用餐時間常需排隊。

推薦餐廳:Jalan Jalan

  •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2巷18號
  • 營業時間: 11:00–21:00 (週二公休)
  • 價格區間: 單點 NT$150 – NT$350
  • 必點選單: Ayam Penyet (香料炸雞飯)、Soto Ayam (雞肉湯麵)、Mie Goreng Jawa (爪哇炒麵)
  • 個人評價介紹: “Jalan Jalan”在印尼文是「走走逛逛」的意思,店內裝潢很有南洋風情,輕鬆隨興。這家的Ayam Penyet非常有名!雞腿肉用多種香料醃漬後炸到外皮酥脆,重點是會用木杵把雞肉搗鬆,讓香料更入味,搭配靈魂參巴醬,超級下飯。Soto Ayam是清爽系的雞湯麵,湯頭用香料和雞骨熬煮,香氣溫潤,配上豆芽、高麗菜絲、雞絲和炸蒜酥,很適合天氣轉涼時來一碗。炒麵鑊氣夠,配料也豐富。價格中等,地點方便(近捷運中山站),翻桌率快。個人覺得部分菜色口味稍偏甜一點點(可能為了適應?),但整體風味仍在水準之上。他們自製的各式Sambal(辣椒醬)很棒!

推薦餐廳:Anak Bali 峇裡小館

  • 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55巷12號
  • 營業時間: 11:30–14:30, 17:30–21:30
  • 價格區間: 單點 NT$220 – NT$480 (海鮮類較高)
  • 必點選單: Ayam Betutu (峇裡島香料烤雞)、Bebek Betutu (峇裡島香料烤鴨)、Lawar (峇裡島特色涼拌菜)、拼盤飯 (Nasi Campur Bali)
  • 個人評價介紹: 想體驗道地峇裡島風味?來這裡就對了!老闆是印尼華僑,本身廚師背景,對峇裡島料理特別專精。招牌的Ayam Betutu或Bebek Betutu,需提前預訂!雞肉或鴨肉用大量新鮮香草(檸檬草、青檸葉、薑黃、辣椒等)長時間醃漬,再用香蕉葉包裹烤製數小時,肉質軟嫩多汁,香氣濃鬱奔放,非常特別!Lawar是一種峇裡島特色涼拌菜,混合了細碎的蔬菜、椰子絲、香料肉末,風味獨特濃烈(有些人可能不習慣)。拼盤飯可以一次嘗到多種峇裡島小菜。價格較高,環境有度假氛圍,建議多人分食才能試到多樣菜色。份量足,口味偏重,香料運用非常道地。想念峇裡島時會特別跑來解饞。

推薦餐廳:印渡風情 (INDO FOOD)

  • 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143號
  • 營業時間: 07:00–20:00 (每月不定休,建議先確認)
  • 價格區間: NT$80 – NT$200
  • 必點選單: Soto Betawi (椰奶牛肉湯)、Nasi Uduk (椰漿飯配菜)、Martabak Manis (甜煎餅)
  • 個人評價介紹: 說到印尼美食,怎麼能錯過「中和華新街」這個小印尼區!「印渡風情」是這裡的人氣老店之一。非常推薦他們的Soto Betawi(椰奶牛肉湯),湯頭濃鬱帶有溫順的椰奶香,牛肉燉得軟嫩,湯裡還有馬鈴薯塊,配上飯超級滿足,天氣冷時喝一碗超舒服。Nasi Uduk是椰漿飯,通常會搭配多樣的配菜,如炸雞塊、天貝、蛋、豆子等,經濟實惠又豐富美味。他們的Martabak Manis(甜煎餅)也是招牌,厚實的麵皮煎得酥香,內餡是滿滿的起司、巧克力醬或花生碎,偏甜但罪惡地好吃!價格非常親民,環境就是典型小吃店,充滿生活氣息。口味道地,份量實在,適合想體驗印尼日常庶民美食的人。用餐時間人多嘈雜。

推薦餐廳:Sabana Satay House 紗巴娜沙嗲屋

  • 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69巷2弄15號
  • 營業時間: 11:30–14:30, 17:30–21:30 (週一公休)
  • 價格區間: 沙嗲 NT$180 – NT$320 / 10串, 單點菜色 NT$200 – NT$480
  • 必點選單: 綜合沙嗲 (雞、牛、羊)、巴東牛肉、叄芭空心菜、蝦醬炒飯
  • 個人評價介紹: 顧名思義,這家的強項就是沙嗲!強調使用新鮮食材,沙嗲串醃得入味,炭烤的火候掌握得宜,肉質通常保持多汁不乾柴(羊肉有時要看部位)。花生醬沾醬濃鬱帶點甜味,搭配沙嗲很對味。除了沙嗲,他們的巴東牛肉也做得頗有水準,香料夠味,肉質燉得入口即化。叄芭空心菜炒得鑊氣十足,蝦醬味濃(怕蝦醬味的人請斟酌)。蝦醬炒飯香氣足,米粒分明。價格中等偏上,環境有種溫馨家庭式風格(店面不大)。服務態度不錯。個人認為沙嗲是必點,主菜類表現也穩,是吃印尼料理沙嗲專門的好選擇。炒青菜類口味偏重油鹹。

推薦餐廳:外婆家 (Rumah Makan Mbok Srini)

  •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農安街166巷16號
  • 營業時間: 11:30–14:30, 17:30–21:30 (週日中午休息)
  • 價格區間: NT$180 – NT$350
  • 必點選單: Iga Bakar (烤牛肋排)、Cumi Bakar Hitam (墨魚汁烤花枝)、Nasi Goreng Seafood (海鮮炒飯)、Tahu Telur (炸豆腐蛋)
  •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店名直譯就是「外婆家」,給人溫馨家常的感覺。他們家的燒烤類特別出色!Iga Bakar(烤牛肋排)醃漬得相當入味,烤得焦香帶點微甜醬汁,肉質嫩而不柴,非常推薦。Cumi Bakar Hitam(墨魚汁烤花枝)也很特別,花枝新鮮彈牙,裹上特調的墨魚汁醬燒烤,帶點微辣,香氣十足。Nasi Goreng Seafood炒飯料多味美。Tahu Telur口感軟嫩,搭配鹹甜花生醬很討喜。價格合理,份量足夠。屬於口味較大眾化的印尼菜,燒烤類表現尤其亮眼。環境簡單乾淨。有時人潮多上菜速度會稍慢。

推薦餐廳:好好味印尼小吃店

  •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108巷2-3號 (公館商圈)
  • 營業時間: 11:00–21:00
  • 價格區間: NT$100 – NT$250
  • 必點選單: 印尼炒飯、印尼炒麵、炸雞腿飯、炸豆腐、各式小菜 (天貝、炸豆餅等)
  • 個人評價介紹: 位於熱鬧公館商圈的巷弄裡,是學生和小資族很愛的平價印尼小吃店。主打快速、經濟實惠的日常印尼料理。印尼炒飯和炒麵是基本款,炒得香氣夠,會附上蝦餅和一小撮生菜絲,份量足,C/P值高。炸雞腿飯是許多人的心頭好,雞腿炸得外酥內多汁,搭配簡單的配菜和參巴醬就很滿足。各種印尼小菜如炸天貝、炸豆餅(Perkedel Kentang)、涼拌豆芽等,價格便宜,適合點來配飯或嘗鮮。環境就是簡單的小吃店,翻桌快。口味上可能不像前面幾家那麼華麗或層次細膩,但勝在價格親民、方便快速,想吃點簡單南洋風味時的好選擇。記得自己拿醬料區的參巴醬來加!

推薦餐廳:印尼街小吃館 (在中和華新街區有多家類似小店)

  • 地址範例: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周邊 (如華新街71號等)
  • 營業時間: 約 07:00–20:00 (各店略有不同)
  • 價格區間: NT$60 – NT$180
  • 必點選單: Soto Ayam (印尼雞肉湯麵)、Bakso (牛肉丸湯)、Nasi Kuning (薑黃飯配菜)、Lontong Sayur (蔬菜椰漿飯卷)、各式糕點 (如千層糕/Kue Lapis)
  • 個人評價介紹: 想體驗最接地氣、最local的印尼小吃和早餐?強烈推薦走一趟中和華新街!這裡有多家印尼雜貨店和小吃店。隨便挑一家看起來在地人多的小店進去,點碗熱騰騰的Soto Ayam(雞肉湯麵),湯頭清澈帶香料香,配上粉絲、雞絲、豆芽、炸蒜酥,暖心又滿足。Bakso(牛肉丸湯)的丸子通常口感紮實彈牙。Nasi Kuning(薑黃飯)配上簡單的炸雞塊或天貝、蛋,就是一頓豐盛早餐。Lontong Sayur是將米飯壓實成塊狀(類似粿),淋上椰漿蔬菜咖哩湯汁,風味獨特。飯後別忘了買點印尼傳統糕點(Kue),色彩繽紛、甜滋滋的千層糕是經典。價格超級親民,絕對是銅板美食天堂!衛生環境就是一般市場小吃店標準,重點是沉浸式的南洋風情體驗。口味絕對道地!

推薦餐廳:Warung Surabaya 泗水小館

  • 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60號
  • 營業時間: 11:00–21:00 (週日公休)
  • 價格區間: NT$120 – NT$280
  • 必點選單: Rujak Cingur (泗水風綜合沙拉)、Rawon (黑果牛肉湯)、Soto Ambengan (泗水風雞肉湯麵)
  • 個人評價介紹: 這家店主列印尼東爪哇,特別是泗水(Surabaya)地區的特色料理,在臺北較為少見!招牌是Rujak Cingur,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綜合沙拉,內容超豐富:有煮熟的水煮蛋、豆酵餅、蔬菜、水果(如芒果青、鳳梨),甚至還有「牛唇肉」(Cingur),淋上濃鬱黏稠的花生辣醬,口味鹹、甜、辣、酸交織,非常有挑戰性但也極具特色!Rawon是一種用黑果(Keluak)熬煮的黑褐色牛肉湯,湯頭濃鬱帶有獨特的堅果與煙燻香氣,牛肉燉得軟嫩,配飯一流(味道非常獨特,初嚐者需有心理準備)。Soto Ambengan是泗水風格的雞肉湯麵,湯頭較清爽但香料味足。價格合理,環境乾淨明亮。老闆夫婦很熱情,會介紹菜色。想嘗試較少見的東爪哇印尼料理,這裡是絕佳選擇!

推薦餐廳:巴厘島風味小館

  • 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126號
  • 營業時間: 11:30–14:30, 17:30–21:00 (週一公休)
  • 價格區間: NT$180 – NT$380
  • 必點選單: Bebek Betutu (峇裡島香料烤鴨)、Sate Lilit (峇裡島魚肉沙嗲)、Lawar (峇裡島特色涼拌菜)、Nasi Goreng Bali (峇裡島炒飯)
  • 個人評價介紹: 隱身在士林夜市周邊巷弄,專注於提供峇裡島風味料理。招牌的Bebek Betutu(香料烤鴨)需預訂,鴨肉用大量新鮮香料醃漬後再用香蕉葉包裹長時間烤製,香料風味深深滲入鴨肉中,肉質軟爛,骨邊肉尤其香,是費工費時的美味。Sate Lilit是用魚漿混合椰絲、香料,裹在香茅枝上燒烤,口感特別,帶有香茅清香。Lawar風味濃烈獨特(混合蔬菜、香料、碎肉末)。炒飯也帶有峇裡島香料特色。價格中等,份量適中。環境有簡單的南洋風佈置。老闆娘親切,會分享峇裡島故事。口味忠於傳統峇裡島風,香料運用豐富,喜歡峇裡島料理的人可以來這裡回味。部分菜色風味較強烈,可能需適應。

老實說,第一次踏進印尼餐廳可能會有點手足無措,不知從何點起。別慌!我的點餐小撇步:

  • 初學者: 從安全牌開始!點一份「拼盤飯」(Nasi Campur)或「拼盤麵」(Mie Campur),一次可以吃到三四種配菜(像炸雞、天貝、蔬菜咖哩之類),搭配主食飯或麵,什麼都嘗一點點最保險。沙嗲飯或印尼炒飯也是不會錯的選擇。記得參巴醬先加一點點試試辣度。
  • 進階者: 這時候就可以挑戰地區經典了!蘇門答臘愛好者必點巴東牛肉飯;爪哇風味控就點沙嗲配花生醬或加多加多;想念峇裡島的,香料烤雞絕對是首選。
  • 探險家: 如果你喜歡嘗鮮,點菜時看到名字很特別、食材沒聽過的(像什麼牛唇沙拉 Rujak Cingur 啦、黑果牛肉湯 Rawon 啦),勇敢問店員這道菜是什麼味道、吃起來怎樣。他們通常都很樂意介紹。這種菜往往才是真正道地的驚喜!
  • 辣度控制: 印尼菜很多都帶辣喔!點餐時可以問問「會不會辣?」或「辣度可以調整嗎?」參巴醬通常放在桌上自己加比較保險。他們的辣是香料帶來的層次辣,不是死鹹的辣,慢慢加試試看,我覺得很過癮!
  • 主食好朋友: 印尼菜配的主食通常是白飯或薑黃飯(Nasi Kuning)。芭蕉飯(Nasi Uduk)我超愛,用椰奶和香蘭葉煮的,香氣迷人。吃巴東牛肉這種濃鬱醬汁的,一定要配飯才對味!

每次吃完一頓豐盛的印尼料理,總是被那些複雜又和諧的香料風味驚豔。印尼料理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多元與深度,從蘇門答臘的濃烈、爪哇的溫潤、到峇裡島的清新,在臺北居然都能找到道地的詮釋。這股香料交響曲真的讓人著迷!

Q&A:關於印尼料理的常見疑問

Q1: 印尼料理都很辣嗎?我不敢吃辣怎麼辦?
A: 噢,這個誤會大了!不是所有印尼菜都辣得噴火啦。的確,他們很愛用辣椒,但辣度是可以控制的,很多菜甚至本身就不辣。像加多加多(Gado Gado)沙拉、沙嗲的花生醬、薑黃飯這些,都是溫和的選擇。點餐時直接跟店員說「我不要辣」或「請做不辣的」,他們都能調整。重點是,靈魂的參巴醬(Sambal)是額外給你加的,你不碰它就好啦!放心,還是有很多美味又溫和的印尼料理可以享受。

Q2: 印尼料理裡面常看到「天貝」(Tempe)是什麼東西?味道如何?
A: 天貝啊,可以說是印尼的國民食材!它其實是一種發酵大豆製品。把整顆黃豆煮熟後,加入真菌(根黴菌)發酵,最後壓成一整塊。看起來像一塊黃豆磚。營養價值超高,富含蛋白質跟益生菌!味道嘛…嗯,很特別!有濃鬱的堅果香氣,帶點微微的發酵味(有人說像起司或香菇)。口感紮實有咬勁。常見的做法是切片油炸,炸到外酥內軟,沾點參巴醬超好吃;也會切塊煮進咖哩裡。第一次吃可能會覺得有點陌生,但炸過的天貝接受度很高,試試看,說不定你會愛上它獨特的風味!

Q3: 巴東牛肉(Rendang)跟一般咖哩有什麼不同?
A: 哇,這可是印尼料理的國寶級菜色!巴東牛肉跟一般我們認知的「咖哩」最大不同在於它的烹煮方式和最終質地。它雖然也用很多香料,但精髓在於「長時間慢燉」和「收汁」。傳統做法會用椰奶和香料醬汁,花好幾個小時甚至更久,用小火慢燉牛肉,直到肉質軟爛,而且湯汁幾乎完全收乾,醬汁裡的油脂被逼出來,濃稠的醬料會緊緊「包裹」住每一絲牛肉。所以好的巴東牛肉看起來是深褐色、乾乾亮亮的,但入口卻是極致軟嫩,香料風味層層疊疊,濃鬱醇厚到不行。它更像是一種「乾式燉肉」,香料風味深層滲透,跟湯汁較多的咖哩是不同境界的美味!記得一定要配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