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第一次聽到「雞煲醬」這個名字,我以為是那種港式餐廳裡,砂鍋咕嘟咕嘟煮著雞、醬汁濃郁到拌飯能吃三碗的那種專門醬料對吧?後來才發現,它更像是一個 萬能的基礎醬底,有點像是我們臺灣的「萬能肉燥」那種概念,只是風味走向完全不同!它集合了 鹹、鮮、香、微甜 於一身,帶點 豆瓣的發酵香氣,又有 辛香料的層次感,重點是,自己做,用料看得見,味道還能完全按自己喜好調整,這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超市賣的現成醬包?(搖頭)不是不好,但總覺得少了一點靈魂和「家」的溫度。自己做一罐 雞煲醬 放冰箱,隨時想煮點什麼快手菜,挖一兩勺,味道立刻升級,超級方便!
從零開始:備齊你的雞煲醬魔法材料
做 雞煲醬,食材真的不復雜,就是超市、菜市場都能買到的普通東西。但你知道嗎?“普通”食材選得好,醬料的風味層次就差很多! 我可是交過幾次“學費”才領悟這點的。核心靈魂:鹹香擔當
- 豆瓣醬: 這是 雞煲醬 的絕對基石!我習慣用 臺灣本土的豆瓣醬,味道比較溫和不死鹹,豆香也足。試過用四川郫縣豆瓣,風味超級霸道,做出來完全是另一種路線(辣度飆升!愛吃辣的朋友可以試試)。我個人偏好 臺灣品牌 的甘醇感。
- 豆豉: 千萬別省略!它提供那種 不可或缺的發酵鹹香和顆粒口感。我喜歡買 原粒的濕豆豉,回家稍微沖洗一下(去點鹹味和可能的雜質),然後用刀稍微拍裂或者切碎一點,這樣香味更容易釋放出來。幹豆豉也可以,但要提前泡軟。
- 醬油: 提鮮增色。我用的是 臺灣西螺的壺底油,因為它 色澤深、濃稠度夠、豆香醇厚,加進去醬料顏色漂亮又不會太水。用一般醬油也行,但可能要多煮一下收乾點水分。
辛香部隊:香氣層次推手
- 蒜頭 & 薑: 這兩兄弟是去腥增香的黃金搭檔!用量要足!蒜頭我起碼用一整球(對,就是一球!剝蒜剝到懷疑人生也要剝),老薑一大塊,拍裂切末或用食物處理機打碎。一定要夠細碎,炒的時候香氣才出得來,吃的時候也不會咬到一大塊姜嚇一跳(我有過慘痛教訓)。
- 紅蔥頭: 臺灣味的精髓之一!它的 甜味和特殊香氣 是洋蔥無法替代的。越多越香!切片或切末。
- 辣椒: 看個人喜好。我喜歡 微辣中帶點香氣,所以用 乾辣椒(去籽剪段)或是不太辣的新鮮紅辣椒(去籽切末)。重點:辣椒籽是辣度主要來源,去籽可以有效控制辣度。想吃辣一點?沒問題,朝天椒加下去!或者最後加點辣油也行。
甜蜜點綴:平衡鹹鮮
- 糖: 必不可少的平衡劑!二砂或冰糖 最好,能中和鹹度,帶出甘味,讓醬料更圓潤。用量可以邊試邊調整,畢竟每個人買的豆瓣鹹度不同。
油脂載體:香氣的傳遞者
- 食用油: 量不能省!我用 耐高溫的葵花油或玄米油 做基底。油的作用是 “炸香”辛香料,並作為醬料儲存的介質。油量要足夠覆蓋炒好的醬料,這樣儲存時才不容易壞。千萬別用橄欖油(不耐高溫)或麻油(味道會太搶戲)。
提鮮秘方(可選,但大推!)
- 蝦米或蝦皮: 這個小東西是 增加“海鮮鹹香”層次感的秘密武器!泡軟切碎,炒的時候加進去,鮮味立刻提升一個檔次!試過一次你就回不去了。
- 香菇蒂或乾香菇粉: 如果你剛好有泡發乾香菇剩下來的“香菇蒂”(通常比較硬),別丟掉!曬乾後用研磨機打成粉,加一點點進 雞煲醬 裡,那 濃郁的菇蕈香氣 會讓醬料更迷人。沒有就用市售香菇粉一點點。

我的家常雞煲醬材料清單與採買小Tips
| 材料類別 | 必備材料 | 推薦升級版 | 用量參考 (約做500ml罐) | 我的採買心得與踩雷經驗 |
|---|---|---|---|---|
| 鹹鮮靈魂 | 臺灣豆瓣醬、濕豆豉、醬油(壺底油佳) | - | 豆瓣醬 100g, 濕豆豉 50g, 醬油 3大匙 | 豆瓣醬買小罐先試口味!鹹度差異超大。豆豉選濕潤油亮的,乾癟的香氣不足。 |
| 辛香部隊 | 蒜頭(整球)、老薑、紅蔥頭、辣椒(選用) | 乾辣椒(增香)、花椒粒(幾顆提麻) | 蒜頭1球、薑1大塊、紅蔥頭8-10顆、辣椒依喜好 | 紅蔥頭挑選緊實飽滿的,發芽或軟爛的香氣差很多。薑要用老薑才夠味!嫩薑不行。 |
| 甜蜜平衡 | 二砂或冰糖 | 麥芽糖(增加濃稠光澤) | 糖 1.5-2大匙 (依口味調整) | 糖寧可先少放,炒好試味後再加都來得及,太甜很難救! |
| 油脂載體 | 耐高溫植物油(葵花油、玄米油) | - | 約 250-300ml (量要足!) | 油千萬別省!它關係到香氣釋放和儲存性。用過花生油也不錯,但味道較突出。 |
| 鮮味炸彈 (強烈推薦) | 蝦米或蝦皮 | 乾香菇粉、小魚乾粉 | 蝦米一小把 (約15g) | 蝦米泡軟切碎效果最好。用蝦皮的話稍微沖洗瀝乾即可。香菇粉一點點就夠,太多會有藥味。 |
📌 真心話時間: 第一次做的時候,因為捨不得放油(覺得好浪費),結果炒出來的醬料乾巴巴的,香氣也沒完全出來,而且放冰箱沒幾天邊緣就開始有點乾硬變色...心痛啊!後來乖乖按足油量,成品又香又好儲存,完全印證了「油多不壞菜」的道理(在醬料製作上尤其正確!)。
手把手教學:熬煮一鍋香氣撲鼻的家常雞煲醬
好啦,材料備齊了,接下來就是重頭戲:開火!記得先把排氣扇開到最強,因為炒香的過程真的會香到鄰居來敲門(不開玩笑)!製作 雞煲醬 的過程其實很療愈,看著食材在油鍋裡跳舞、融合,散發出讓人流口水的複合香氣,超有成就感!前置作業:功夫做足,炒製不慌
- 辛香料處理: 這是最花時間但也最重要的一步!
- 蒜頭、老薑: 去皮,用食物處理機打成泥,或者用刀剁得 越碎越好。我喜歡用處理機,省時省力(手剁真的會酸)。
- 紅蔥頭: 去皮切薄片或小丁。
- 辣椒: 怕辣的務必去籽!切小段或切末。
- 豆豉: 稍微沖洗一下(去除部分鹽分和可能的沙粒),用廚房紙巾吸乾水分,然後用刀稍微拍裂或切碎。
- 蝦米: 用溫水泡軟(大約10分鐘),撈出擠幹水分,切碎。
- 豆瓣醬: 如果買到的豆瓣醬顆粒很大,也可以稍微剁一下,方便味道融合。
- 準備容器: 找一個 乾淨、乾燥、可密封的玻璃罐(我用的是吃完的酸黃瓜罐,洗乾淨燙過晾乾超好用!)。確保裡面完全沒有水氣!
開火炒香:耐心是關鍵,火候是靈魂
- 冷油下辛香料: 在 深一點的炒鍋或厚底鍋 裡倒入 全部 的食用油。沒錯,一開始就把油全放下去!開 中小火,油還冷的時候就把 紅蔥頭片 放進去。為什麼冷油?這樣紅蔥頭才能 慢慢煸出香氣而不容易焦。
- 煸炒紅蔥酥: 保持中小火,耐心地翻炒紅蔥頭,直到它變成 金黃色、邊緣有點捲曲、香氣四溢,看起來像油蔥酥的樣子。這個過程需要 5-8分鐘,別急,火大很容易焦掉變苦!炒好後,用濾網把 紅蔥酥 撈出來,放在旁邊備用(這個紅蔥酥超香!留著拌麵拌飯超讚!)。鍋裡剩下 香噴噴的紅蔥油。
- 爆香薑蒜辣椒: 把火稍微調大一點到 中火,倒入 薑末和蒜末。小心!可能會有噴濺。快速翻炒,炒到蒜末的 生辛辣味消失,飄出熟蒜的香氣,並且顏色開始變得有點透明(大約 3-5分鐘)。這時候加入處理好的 辣椒(如果用幹辣椒,也在這時加入)繼續翻炒 1-2分鐘。
- 豆豉、蝦米登場: 把 豆豉碎 和 蝦米碎 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讓它們的香氣也釋放出來(炒個 2-3分鐘)。這時廚房的香味已經非常複合誘人了!
- 主角下鍋:豆瓣醬來也! 轉 小火!把 豆瓣醬 全部倒進鍋裡。重點來了:小火慢炒! 用鍋鏟不斷地攪拌、按壓、翻動鍋裡的豆瓣醬,讓它和鍋裡的辛香料、油充分混合。這個過程叫 “炒酥”,目的是 炒掉豆瓣的生醬味,激發它的發酵香氣和紅油色澤。你會看到油的顏色越來越紅亮,醬料變得有點濃稠,香氣也從直接的鹹變成更深沉的香。這個過程 至少需要 10-15分鐘,別偷懶!鍋鏟不要停,不然底部很容易焦掉。這是 雞煲醬 風味好壞的關鍵!
- 調味融合: 倒入 醬油 和 糖(糖的量可以先放三分之二,後面嘗味再調整)。繼續保持 小火,翻炒均勻,讓醬油的醬香和糖的甜味融入醬料中。這時醬料會開始冒小泡泡。
- 耐心熬煮: 持續用 最小火 熬煮,邊煮邊攪拌,讓各種味道充分融合,同時蒸發掉一些多餘的水分(來自醬油、豆瓣醬等),讓醬料更濃縮、更香醇。這個過程 再持續 10-15分鐘。你會看到醬料裡的油變得更加清亮,醬體變得更加油亮濃稠。記得要攪拌鍋底,避免焦糊。
- 最後點睛: 把之前炸好的 紅蔥酥 倒回鍋裡,快速拌勻。紅蔥酥的香氣會再次被激發。如果用了香菇粉,這時也可以撒入一點點,拌勻即可。
- 試味調整: 關火!稍微放涼一點點(小心燙!),用乾淨的筷子或小勺沾一點嚐嚐味道。鹹度? 主要來自豆瓣醬和豆豉,通常夠了。甜度? 如果不夠,可以趁熱再加點糖拌勻。鮮度? 看看是否滿意,不夠的話下次記得蝦米多放點。辣度? 如果覺得不夠辣,可以加點辣油或辣椒粉(但加了粉容易讓油變混濁,建議用辣油)。
裝罐儲存:美味延續的關鍵
- 完全冷卻: 非常重要!把炒好的 雞煲醬 放在鍋裡,讓它 自然冷卻到室溫。熱醬直接裝罐會產生水蒸氣,凝結在罐子裡會縮短儲存期限。
- 裝罐密封: 把完全冷卻的醬料用乾淨的勺子(最好用熱水燙過擦乾)舀進 乾燥無菌的玻璃罐 中。醬料表面要確保有足夠的油覆蓋,這是天然的隔絕層。裝到八分滿就好(留點空間)。
- 貼標冷藏: 蓋緊蓋子,貼上標籤寫上日期(很重要!),放進冰箱冷藏儲存。

我的雞煲醬製作步驟重點提醒與血淚史總結
| 製作階段 | 關鍵步驟 | 火候控制 | 所需時間 | 我的失敗經驗 / 成功秘訣 | 為什麼重要? |
|---|---|---|---|---|---|
| 備料 | 辛香料切極碎、豆豉蝦米處理 | - | 20-30分鐘 | 偷懶用大塊薑蒜,結果吃醬時咬到,口感超扣分!切碎是王道! | 碎料才能均勻釋放香味,口感也細緻。 |
| 煉紅蔥油 | 冷油下紅蔥頭,小火慢炸至金黃 | 中小火🔥 | 5-8分鐘 | 火大心急炸焦過,整鍋油毀掉,苦不堪言!耐心小火是唯一解。 | 奠定醬料基底香氣,焦了整鍋報廢。 |
| 爆香薑蒜 | 中火炒薑蒜至生味消失、飄香 | 中火🔥🔥 | 3-5分鐘 | 蒜末沒炒透會有生辣臭味,一定要炒到香氣轉變! | 去除生辛辣,轉化成熟香。 |
| 炒豆豉蝦米 | 續中火炒出豆豉蝦米香氣 | 中火🔥🔥 | 2-3分鐘 | 蝦米沒切碎或炒不夠,鮮味會鎖在裡面釋放不出。 | 釋放發酵鹹香與海味鮮甜。 |
| 炒酥豆瓣醬 | 轉小火!持續翻炒按壓豆瓣醬至油色紅亮 | 小火🔥 | 10-15分鐘 (關鍵!) | 最關鍵! 偷懶沒炒夠時間,豆瓣生味重,醬不夠香醇。一定要小火慢炒,不停翻動避免焦底! | 激發豆瓣發酵香氣與紅油,去除生醬味,決定醬料深度。 |
| 熬煮融合 | 加醬油糖後,小火續煮收汁融合 | 小火🔥 | 10-15分鐘 | 醬油水分沒收乾,醬料易壞且風味不濃縮。熬煮到油變清亮、醬濃稠。 | 蒸發水分濃縮風味,讓味道充分融合。 |
| 冷卻裝罐 | 完全冷卻 + 油封表面 + 無水容器 | - | 數小時 | 熱醬裝罐產生水氣,罐子沒晾乾,醬料不到一週就發黴!血淚教訓! | 確保衛生安全,延長儲存期限至1-2個月。 |
💡 經驗談: 炒豆瓣醬那10-15分鐘真的很考驗耐心,手臂會有點酸。有一次我心急想開大點火快點結束,結果鍋底一小部分焦掉了...整鍋醬都染上一點焦苦味,雖然勉強能吃,但風味差很多,心痛那些材料!所以,小火、耐心、不停翻動,是這個階段唯一的真理!

不只煲雞!我家冰箱常備雞煲醬的超萬用食譜
熬好一大罐香噴噴的 雞煲醬 放冰箱,感覺就像擁有了廚房的魔法石!它絕對不只是名字裡的“煲雞”那麼簡單。我的原則是:懶人下廚,一醬搞定!分享幾個我超愛、超常用的吃法:
經典重現:港式風味雞煲
這當然是最直接的用法!做法超級簡單:- 雞肉塊(雞腿肉更好吃)用一點點米酒、白胡椒粉、一小勺 雞煲醬 醃個15分鐘。
- 鍋裡放點油,爆香薑片、蒜片、洋蔥塊(家裡有什麼放什麼)。
- 放入醃好的雞肉塊,煎炒到表面變色。
- 加入 2-3大勺的雞煲醬,翻炒均勻,讓雞肉都裹上醬色。
- 倒入一點點水或高湯(剛好稍微淹過雞肉一半),喜歡配菜的這時可以加入芹菜段、甜椒塊、菇類。
- 蓋上鍋蓋,中火燜煮個10-15分鐘,直到雞肉熟透、醬汁稍微收濃。
- 撒上香菜或九層塔(看心情),完成!
秒變大廚:快炒青菜的秘密武器
炒青菜覺得太單調?挖一小勺 雞煲醬 就對了!- 炒高麗菜/大陸妹: 蒜末爆香後,下青菜翻炒,等菜稍微軟化時,加入 半茶匙到一茶匙的雞煲醬(視分量和鹹度調整),快速拌炒均勻。哇!普通的炒青菜瞬間有了深度,鹹香惹味!
- 炒豆芽/空心菜: 同理,爆香蒜末辣椒(如果用),下青菜,快熟時加點 雞煲醬 和一點點糖平衡。超下飯!
拌麵拌飯:懶人救星,好吃到舔碗
下班累成狗不想做飯?沒問題!- 乾拌麵: 煮好麵條(什麼麵都行,關廟麵、寬麵、雞蛋麵都搭),撈起來瀝乾。碗裡放 1-2大匙雞煲醬(連同紅油),加一點點煮麵水或熱水調開,淋在麵上。拌勻!撒點蔥花。香氣撲鼻,鹹鮮夠味,5分鐘搞定一餐!
- 拌飯: 熱騰騰的白飯上,挖 1大匙雞煲醬,再配個荷包蛋或燙青菜。簡單到不行,卻能吃出滿滿幸福感。
蒸菜提鮮:無敵方便的蒸肉末
這是我家小孩也愛的做法:- 豬絞肉(帶點肥的比較好吃)約300g。
- 加入 1.5-2大匙雞煲醬 (取代醬油、鹽、部分糖)、一點點米酒、一點點糖(如果覺得不夠甜)、一點點香油。
- 喜歡的話可以加點荸薺碎或洋蔥末增加口感(不加也行)。
- 攪拌均勻,鋪平在深盤裡(不要壓太實)。
- 電鍋外鍋放一杯水,蒸到開關跳起(約15-20分鐘)。
- 撒上蔥花!完成。
醃肉神器:煎炒烤滷都加分
- 煎雞排/豬排: 肉排用 雞煲醬 + 一點點糖 + 米酒醃製(半小時或更久)。下鍋煎熟。醬料的鹹香會附著在肉表面,風味十足。
- 烤雞翅: 雞翅劃兩刀,用 雞煲醬 + 一點蜂蜜或糖 + 蒜末醃過夜。烤箱或氣炸鍋烤熟。外皮焦香,內裡多汁入味!
- 滷味提香: 自家滷肉或滷豆乾、海帶時,除了原本的滷包醬油糖,額外加 1-2大匙雞煲醬 進去一起滷,會讓滷汁風味更複雜更有層次。

我的家常雞煲醬應用排行榜 (使用頻率最高 Top 5!)
🥇 冠軍:懶人拌麵! 下班五分鐘上桌,香氣爆表,飽足感滿分。 🥈 亞軍:炒青菜提味! 讓平凡的蔬菜瞬間變身下飯神器。 🥉 季軍:蒸肉末! 方便快速,大人小孩都愛,配飯無敵。 第4名:醃肉! 煎烤都加分,比單純醬油糖更有深度。 第5名:經典雞煲! 雖然步驟稍多,但招待朋友或想犒賞自己時的首選!
🤔 你可能會問: 自己做 雞煲醬 真的比買現成的好嗎?以我的經驗來說,絕對值得! 超市賣的現成醬包,方便是方便,但常常偏鹹、死鹹,香氣也不夠層次,有時候還吃到化學味的感覺(個人觀感啦)。自己做的 雞煲醬,鹹淡甜度自己掌控,食材新鮮看得到,那股 「鑊氣」和「手作」的溫潤香氣,是工廠量產很難複製的。而且,一大罐成本算下來,其實比買好幾包醬包划算多了!冰箱常備一罐,真的能省下很多煩惱「今晚煮什麼」的時間。
雞煲醬 Q&A:新手常問,一次解答!
Q1:做好的雞煲醬可以放多久? A: 裝罐時確保 油封表面、容器無水無菌、全程無生水汙染,放在冰箱 冷藏,儲存 1-2個月 沒問題(我的經驗最長放到快兩個月,風味依然很好)。每次取用一定要用 乾淨、乾燥 的湯匙,避免把細菌或水分帶進去,這樣才能放得久。如果發現 味道變怪、長黴、油變混濁或有異味,就絕對不要吃了! Q2: 雞煲醬 一定要放蝦米嗎?我海鮮過敏... A: 完全不是問題!蝦米只是 提鮮的選配項。不加蝦米,雞煲醬 的風味依然以豆瓣和辛香料為主,鹹香十足。如果想增加非海鮮的層次感,可以考慮:- 多放一點點乾香菇粉(別太多!)
- 或者,在最後熬煮時加入一小塊「昆布」,煮出鮮味後把昆布撈掉(這也是日式提鮮法)。
- 甚至不加也可以,靠豆豉本身的發酵鮮味也夠了!
- 豆瓣醬本身的問題: 不同品牌鹹度、香氣差異很大!你可能買到比較溫和或品質一般的。下次選購時留意,或者增加用量。炒豆瓣醬那步一定要炒夠時間(至少10分鐘小火慢炒),香氣才會充分釋放。
- 油量不足: 油是香氣的載體和儲存關鍵。油太少,不僅炒的時候容易焦,香氣也無法被油脂充分包裹帶出,儲存也容易壞。下次記得油量要足。
- 辛香料沒處理好: 不夠碎?沒炒透?薑蒜沒炒到香氣轉變?紅蔥酥沒炸香?每個環節都會影響最終風味累積。
- 熬煮時間不夠: 醬油的水分、豆瓣的生味沒有足夠時間蒸發和轉化,風味就會比較「生」、不夠濃縮醇厚。